
我在小熊上待的时间不长也不短,看我的注册时间大约也有两年了吧,还算个菜菜鸟,没经历过什么大风浪,一直平平稳稳的陶醉于自己的硬件“折腾中”,没统计过自己是赚还是亏,但是想来自己是亏了,因为前不久要买房子,发觉自己把所有收藏的硬件卖掉加上剩余的积蓄也仅仅才有那么万把块,还有依靠父母,汗!(注:偶工作两年了,奖金基本上够偶生活无忧,基本工资每年有1.5W,用于折腾配件了,2年也应该有3W了,但是现在还剩余1W,看来是亏大了,:D)。
无论如何,偶还是喜欢这个空间,经常能在这里互通有无,能互相帮助实在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且从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也认识了很多热心的朋友(从这点来看,还不算亏,呵呵,毕竟有所得嘛)。
[face=黑体]但是最近感觉气氛很尴尬,老鸟纷纷下水,纷争四起,是论坛发展的必然?还是经济利益太重了?[/face]
老鸟,尤其是坛子里面公认的老鸟,是值得尊敬的。象 噬菌体 老大帮过多少人恐怕就很难统计了,论坛的发展需要他们。这些不能只从经济利益上考虑,有更深刻的社会效益。或许有些人从老鸟手中买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但是我想这可能也是极其个别的现象。只追求经济利益,急功近利的人在这个坛子是走不远的。即使从这些老鸟中出的东西有少许问题或者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买方造成的。这种例子很多。
但是呢,对于我们论坛发展有巨大贡献的老鸟,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一个个悄然离去。一旦某位老鸟被投诉,大家总是很关注,有意无意间跟些无关痛痒的帖子。其实,正是这些帖子,害苦了这些老鸟,产生了所谓围观现象。
大家还记得今年昆华医院门口的”女友绑架案“吧,如果两位当事人换个场合,估计也就是随便吵吵,我打你一下,你给我一个耳光,至于动刀动枪的恐怕几率就很小了。但是呢偏偏就发生在一个人多的地方,而国人的又好”围观“,这一”围“,好了,当事人一下子下不了台,事件马上升级了,事态的发展也朝向更恶劣的方向。
这就是所谓“围观现象”,一个人看见路不平要么拔刀相助,要么悄悄跑掉(而且内心多少有些羞愧自责),可是一群人看见路不平,多数情况是围观,他自己也会加入进去(而且没有自责,是看热闹)。这就是社会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的差异的一个例子。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再举个例子,小两口吵架,没人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是吵吵就算了。但是有第三者在场的话,估计就是越吵越凶了。
我认为网络上也存在构成了“围观效应”的基本要素:首先:有庞大的围观群众(庞大的网友群);第二:围观的内容很精彩(网上的内容很精彩);第三:围观者身份是匿名的(网友也是匿名的);第四:没有心理包袱,不会受到谴责。
投诉事件发生了,其实当事的两个人有商有谈就把事情解决了,解决不了让版主协调下也解决了,最后嘛大不了上法庭嘛。然而我们熊友处理事件的方法通常不是这样,只要觉得受了少许委屈就发公开贴,然后大家纷纷跟贴,好麻,这下好了,仿佛炸开了锅。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就加入了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这些因素涉及人品、涉及信誉也涉及以后交易的难易程度等等。总之,投诉者与被投诉者两方面都被伤害了。本来容易解决的事情就这么黄了。
对于跟贴我的观点是弊大于利。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但是“官司”果没有法官这一裁判的话却是越辩越是非不清。
再说老鸟被投诉而且发公开贴以后,大家看到的不是他以往几十次或者几百次甚至上千次交易的成功,只抓住这一次或者跟贴者中加的那几次,被伤害了。大家心理的想法是老鸟要以身作则,要做榜样,这样老鸟在被投诉中处于一种不公平地位(老鸟其实也不全是有钱人,或者有些还在为吃饭或者陪女朋友看电影的钱没着落而发愁)。
艾,写不下去了,一点不成熟的看法顺便建议下版主:1.投诉区坚决不允许跟贴,只允许投诉双方ID澄清事实,版主发表处理事件的意见;2.交易区坚决禁止发投诉贴,一经发现立即封贴。封ID么可以商量下,咔咔
好了,就到这里打住。
[该帖子由作者于2006年6月4日 15:36:13最后编辑]
[该帖子由作者于2006年6月4日 15:40:30最后编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