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等OTT冲击下,三大运营商语音和短信业务下滑较大,未来生存寄托于流量经营。让虚商这么一搞,估计流量经营也会遭遇灭顶之灾。
今天,虚拟运营商阿里通信正式公布了170号码的资费方案,亮点如下: 1、用户可用流量打电话发短信,通话短信和流量可互转; 2、流量费0.125—0.2元/M; 3、满1元跳1档,不足1元部分直接抹零; 4、淘宝信用额度透支话费; 5、WiFi 下可免费通话; 这是虚商在推出“流量月底不清零”、“流量互转”之后,又一次推出让电信运营商“脸红”的资费政策。其中,比较超前的是“不足1元部分直接抹零”、“WiFi 下可免费通话”。 其中历史性的突破,有以下几点: 第一、流量=货币,可以兑换短信和语音通话,也可转赠 这个,阿里通信并非首创,爱施德、蜗牛移动已提前宣布。爱施德称,套餐内的语音、流量和短信用户间可以自由互赠。 6月1日,中移动正式推出4G新资费政策,用户期盼的“流量不清零”没有兑现,而“流量分享”政策原本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然而却增加了诸多限制,譬如,只能分享5个亲友,且每个用户增加10元钱的手续费。有了手续费一说,这转赠其实就变了味。 第二、改变了电信运营商的“四舍五入”的计费玩法 “不足1元部分直接抹零”,虚商这一条比较狠。我们知道,电信运营商打电话、上网,不满1分钟,哪怕用户只通话1秒钟,也要按照1分钟计算。所以,用户月底打出来的资费清单,才会发现有重复计费的情况发生。 第三、WiFi 下可免费通话,这对运营商语音和流量杀伤力较大。 如今,只有腾讯QQ和微信可以在WiFi网络下,免费通话。虚商玩的比腾讯更为过火。在微信等OTT冲击下,三大运营商语音和短信业务下滑较大,未来生存寄托于流量经营。让虚商这么一搞,估计流量经营也会遭遇灭顶之灾。 也许,传统电信运营商不以为然,认为阿里等虚商涉嫌炒作: 1、流量费0.125—0.2元/M,和运营商包月流量比较,套餐外就太贵了。譬如,笔者每月使用1G的流量,按照这个资费标准计算,每月流量费在240元以上。事实上,笔者每月电话费不超过126元。 2、用户数量较少,“价格战”不能持久。虚商自身不建设基础网络,“借助运营商的花儿去献佛。”可能会遭到运营商的间接“封杀”。蜗牛移动“乌龙事件”,就是鲜明一例。 但是,电信运营商尤其是中移动应反思。 国家国资委公布2013年度中央企业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2万亿元,同比增长8.4%;上交税费总额2万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3.8%。 其中,中移动净利润1217亿元,比五大央企发电集团实现利润740亿元还高,相当于央企利润总额的近10%;同时,根据“中国移动201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的内容,中国移动去年向国家纳税879亿元,相当于央企上交税费的4%。 电信业是名副其实的服务行业,为何要追求如此高的利润,而不将其用于改变员工福利或改变电信业游戏规则?我们知道,中移动遍布全国有400万WiFi热点,而且最先提出2G、3G、4G、WLAN“四网协同”概念,在WiFi方面最具有话语权。而如今,这些冠冕堂皇的功劳,全被虚商抢去了。 当然,造成运营商被动的原因很复杂,多头监管,政策没有对其放开等。中移动也许是体制背景下的“牺牲品”。我们除了哀其不幸,还有怒其不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