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ZT]国家的悲伤,国家的希望

[复制链接]

[ZT]国家的悲伤,国家的希望

菜鸟吃菜虫 发表于 2008-5-21 09:49:53 浏览:  1134 回复:  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的悲伤 国家的希望

                          鲁宁

抗震救灾,当下中国压倒一切的“一切”。

以人为本,拯救一切尚有可能抢救的同胞性命,全国上下同心。

汶川惨剧,国家悲伤。中华民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注定要让华夏儿女一次次经受艰难曲折。

公元2008年5月12日,历史铭记中国的悲伤,同时展示中国的希望。这个希望由抗震救灾所产生的无数决策、指令、文件、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共同记录和见证;由上至国家主席、政府总理,下至普通百姓的行为共同践行和铸就。

美国《洛杉矾时报》:“地震展示了一个新的中国。”英国《每日电讯报》:“中国在地震救灾中显示人性的面孔。”台湾《中央社》:“当局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凸显胡锦涛平常提倡的‘以人为本’精神。”笔者所供职的《东方早报》:“国难当头,总理的表情就是人民的自信。”......

灾情就是执政的行为指向。地震发生后半小时,胡锦涛总书记下达抗震动救灾重要指示,地震发生后3小时,解放军首支救援队出发;地震发生后5小时,温总理抵达震中“前敌指挥”。在初步掌握灾情的现状后,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立中央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抗震救灾大行动。

电视直播,人民看到温总理席不暇暖,倾力部署抗灾,言辞谆谆,叮嘱再三。人民读到温总理忧心如焚的表情;人民体会温总理悲痛而急切的心情;人民听到温总理沙哑却坚定的声音:“人命关天,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胡锦涛等主要中央领导坐镇北京,统筹抗震救灾全局。一矣灾情状况进一步明晰,政治局常委会再度召开,对抗震救灾的决心、举措强化再强化,任务与责任明确再明确。一个个决策在中南海定夺,一道道指令由中南海发出......

各级党委和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民航、电力、电信、铁路、卫生等职能机构全力以赴各司其职,专业救灾队伍、医疗救护队伍、震情监测队伍,从北京、从震中周边省区、从祖国的东西南北递次出动、救灾帐蓬、食品、药品、饮用水、被絮、手电、工程抢险机械、救扶车、甚至搜索警犬源源向灾区调集......

年过花甲的温总理连续80多小时奔波在地震重灾区,直到胡主席亲自前来接替。总理、国家主席交替站在抗灾救灾最前沿,对千万灾民是莫大安慰;对一线抗震救灾队伍是最大鼓舞;对全国人民支援抗震救灾犹如竖起两面旗帜;对国际社会展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开进、开进,徒步开进!开进、开进,摩托化开进!开进、开进,铁路机动开进!开进、开进,空运空投伞降机降开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无所畏惧。解放军只有一个信念:早一秒到达灾区,就能多拯救一条性命!

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余震频频碎石飞舞,尽管抢险装备一时难以跟进,尽管给养与补给难以保障,解放军官兵不计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特别听指挥,特别肯吃苦,特别能承受,特别能战斗!

国家有难,舍我其谁!人民遭灾,我不上谁上!为了灾民早一刻摆脱煎熬,为了在残垣断壁中拯救更多性命,解放军再次演绎了载入史册、已凝聚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九八抗洪精神”。国难当头,13万一线抗震救灾官兵,不愧为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解放军到了,人心就定了!”“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被解放军官兵从残垣断壁中救出来的受灾民众,来不及擦去身上的血污喜极而泣……这一次又是解放军让我们泪流满面。

一切为了拯救尚有一息生存希望的灾民,所有救灾行动首先围绕救人展开。废墟中挖掘30小时、50小时、90小时、128小时......生命奇迹在人们的努力中一次次改写,生命的礼赞由无数救援人员的汗水热血铸就。救援者中许多就是灾民,正在承受失去亲人的无言之痛。被救援者在获救后许多人成为志愿者。而更多的救援者于汶川无亲无故,与四川素味平生,可他们却从天南海北自费赶来......

李嘉诚的3000万元与一位小学生的3毛钱没有区别,总书记的个人捐款与108岁老人捐献的养老金成色相当。人不分老幼、不分地域国藉,不分政治信仰、不分贫富贵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华夏大地从官方到民间,从企业到各种社会团体,涌动赈灾暖流如潮。国内媒体的赈灾报道尽显媒体的社会责任理担当。国外媒体同样好评如潮的赈灾报道更显难能可贵。全球著名的英国《金融时报》在社评中写道:“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个人与政府部门,对12日破坏性地震受害者的支援形成了世上前所未闻的爱心洪流。这股资助与救助的热潮是在纯洁同情心与渴望国家团结的爱国热情驱势下,以及擅长动员群众的中国政府和媒体的推动下兴起的......”

透明、透明再透明,灾情的透明,救灾抢险举措的透明,救灾困难与效果的透明。透明不只是满足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灾情和救灾工作的知情权,也同时起到了对救灾工作实施全民监督乃至全球监督的重要作用。因为透明,使党中央、国务院得已在第一时间迅速作出抗震救灾的重大决策;因为透明,使抗震救灾行动依据灾情变化不断调整重点和使力的主要方向;因为透明,一切谣言不攻自破,使社会避免了更大范围的人心恐慌;因为透明,人民包括被救治、被临时安置的广大灾民情绪稳定......透明、透明----为了前所未有的全程透明,50万元中国新闻工作者向国家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特殊的考卷,展现出自身的社会责任,彰显着自身的价值存在。

还是得益于透明,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家的国际形象,而且就灾情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以及对中国抗震救灾同样前所未闻的国际援助。透明代表着开放的心态,代表着自信的力量展示。笔者早年曾作为空降兵部队的一员,参加过唐山大地震后的抗震抢险,拿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作对比,当美国的、日本的、印度的、西班牙的数十个国家的救援队、救援物资器材从世界各地向汶川集结时,中国的开放----中国的自信的确宛如“换了人间”。

自信因何而生?得益于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确立并切实贯彻执行;得益于救灾应急机制的建立;得益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救灾法制和行政问责机制的建立;得益于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已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得益于专业救援队伍日趋成熟的救援技能和专业救援装备的大量使用;得益于党和政府及国家相关部门对救灾全过程调控指挥程度的日益熟练......这样的变化,30年前不可想像,甚至于10年的“九八抗洪”也不可想像......

观电视直播画面,凝视一片片满目疮痍、断壁残垣,我们强忍悲痛;噩耗接踵而至,伤亡人数持续攀升,我们不忍卒睹。我们为死难的同胞悲伤,为伤残的同胞祈祷,为获救的同胞祝福;向持续奋战于抗震救灾一线的同胞道一声感谢和敬意......

先贤有言:“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让全国人民在悲痛中深感欣慰的是,伴随地震余波一起传递的不只是灾害的动态统计,更有党和政府沉着应对,果断、得当、及时奋力组织抗震救灾的滚动消息及抗震救灾的实时进展......我们由此坚信,有一个“视民如伤”的政府,一支“视民如伤”的军队,13亿国人定能众志成城,把地震的灾难损失降至最低......

从来国难兴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注定与天灾人祸、艰难曲折相伴相随。这不是历史的宿命,而是历史对国家民族的大考。

在现代化道路上,我们所遭际的每一次天灾人祸,都是一次次学习的机会,一次次心与心的凝聚。它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走向成熟的磨难,在灾难中,我们再次学习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天下......这就是国家的希望!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c931501009gz3.html
云烟如意 发表于 2008-5-21 10:47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精灵无敌硬骨头 发表于 2008-5-21 17:43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国家有难,解放军总是最让我感动得落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