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举家去了黑井。
黑井,这个曾因盐而丰,盛极一时的地方。虽依山傍水,却是个封闭于龙川江河谷中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小镇。极不便利的交通,让你很难想象那时的繁华。沿着朱红色砂岩铺就的街巷,无论是石牌、街坊上斑驳的苔痕,还是褪色的雕梁上结着的蛛网,都散发着莫名的沧桑。云南今年干旱,没能下雨,所以我们也没能逢着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街巷尽头的武家大院用“王”字布局,把 “黑井第一灶户”的霸气永远保留了下来。哥特风格的飞扶壁鹤立于飞檐、斗拱、砖墙木梁当中,昭示着大院的主人当年的豪绰。时光荏苒,如今只留下一座老宅印证当年的荣耀。前庭后院精巧的贯通,游走于武家大院会客的厅堂、小姐的绣楼和存放银两的巨大仓库之间,昔日武家大宴宾客时的推杯换盏,小姐丫环们的巧目顾盼,搬运银两时的如鸣佩环,瞬间开始回放。
黑井盐兴,相传始于黑牛踩出的盐卤。古老传说认为天下之水皆为龙控,制盐的卤水当然也概莫能外。所以黑井制盐人对“龙王爷”的崇拜最为虔诚。在黑井一年有许多祭奠龙的传统风俗,如龙神会、龙灯会和龙华会等,只要有庙会,戏班子便来助兴,最为热闹的在半山的大龙祠。如今,崇拜龙的老规矩和盐的辉煌一同消失,大龙祠便成了一条风烛残年的老龙,只有那需要踮脚仰望的戏台还可供人想象一下当年的盛况。
一天的游程即将结束,阑珊的灯火伴着奔流不息的江水写着黑井沧海桑田的故事。走过千年古巷,如同穿越了千年的历史,一幕幕兴衰荣辱、聚散离合仿佛又浮现在眼前。祈愿黑井能够延续盐都的豪迈,秉承欧母画荻的治学精神,凭借卓越的发展智慧,构筑滇中高原上一道独特而别致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