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交10元只收到1条短信“校讯通”性价比不高引吐槽
作者:昆明信息港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杨艳萍 蔡晓磊)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昆明不少家长也通过“昆明教育”微信公众号反映了自己遇到的问题、痛点、难点和堵点,其中,“校讯通”“互学通”等付费家校联系手机业务,在家长们的留言中被多次提及。
“您好!您的孩子在XX时间已进校。”这是一条由付费手机业务发来的短信,接收人是无数学生家长。多年前,“校讯通”“互学通”等付费手机业务作为一种便捷的家校沟通方式曾十分火爆。但如今随着QQ、微信等免费即时通信工具的普及,家长们对此类业务褒贬不一。有家长赞其“实用”,认为每月10元的服务费用不贵,但也有家长直言此类业务早已过时,没有订阅必要。
现状
昆明部分学校仍在使用付费联系业务
付费的家校联系手机业务对于中小学生家长来说,再熟悉不过。它有什么功能呢?
以此类业务的代表“校讯通”为例,这是一项在全国中小学当中都普遍使用的手机业务。根据其官网的解释,“校讯通”主要通过短信、无线通话和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通信方式,将孩子到、离校的信息和孩子学习情况、在校表现等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以通过短信、互联网的方式向学校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咨询问题或提出建议等。该业务同时服务教师、学校、家长、学生。
据了解,在昆明家长当中,使用较多的付费家校联系手机业务有“校讯通”和“互学通”,其中校讯通每月收费10元,互学通是充值使用,每次最低充值50元。嵩明县一位家长说:“我们一开始使用校讯通是免费半年,但后来就要收费了,每月10元,缴费以后时不时会接收学校的信息,每个月没有定量,有时候一个月一条,有时候三四条。”网名为“一元”的家长说孩子学校使用的是“互学通”,并出示了充值缴费记录,记者看到充值选项分50元、100元、300元、600元几个档次,“一元”告诉记者,“互学通”可以自愿选择是否使用,自己本来不想用的,但学校给每个学生都发了卡,后来有一天手机接到“互学通”的短信通知,说已经欠了20多元,只得开始付费使用。“学校老师也确实偶尔会用这个发布通知,比如节假日注意事项,或者临时的校级提醒。但个人觉得最大的功能就是孩子包里装着卡进出校门有个提醒。”
“‘校讯通’都在用啊,很少见到不用的。”家长王慧说,她的儿子在五华区一所公办小学就读,通过“校讯通”,孩子从早到晚在学校的情况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王慧向记者展示了一段“校讯通”发来的短信记录:“家长,您好,您的孩子于今日7 时45 分到校。”“家长,您好,您的孩子于今日16 时33 分离校。”“你看,到校和离校的时间都一目了然,还挺方便的。”王慧说,通过“校讯通”还能掌握老师布置作业的情况,开学、放假及相关考试提醒情况。
家长
要不要继续使用?意见不一
支持声音 可知晓到离校情况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每个人不可避免地都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家长刘佳的微信里,每天获取的信息有上百条,很多信息其实和自己没有关系,扫一眼就过,根本不会去关注,哪怕是孩子学校发来的一些信息。
“一开始每天都会关注学校班级群里发送了什么信息,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里面发言家长太多,甚至还有家长在群里聊天。觉得烦,我就把群静音了,而这样很容易就把老师通知的事情忽略了。”刘佳举了一个例子,一次老师在群里发送要求家长填写孩子信息,但工作太忙自己就忽略了。临交表的前一天,老师打电话说只差自己一家没填了,真心觉得不好意思。“有‘互学通’专门发短信提醒,就不用担心因为没看微信、QQ群而错过消息了。”刘佳说。还有的家长认为,现在一些家庭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照看孩子,他们使用微信、QQ不熟练,有时候会错过信息,但是用短信通知就不容易错过。
除了发送信息外,“校讯通”的考勤功能,比较受家长的欢迎,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家长。“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每天都有家长接送,但是到了高年级或者上中学以后,很多家长就不接送了,而是孩子自己上下学。”家长张玥说,“互学通”会发送孩子的到校和离校信息,家长看手机短信就知道孩子有没有按时到校,有没有留校,如果没有收到信息,就可以及时联系老师,确定孩子的情况。“有的家长说这些由电话手表也可以实现,但我们学校是不可以带电话手表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很有用。”
家长齐女士说,自己使用的“互学通”还具有留言功能,教师可以通过“互学通”私信某位家长反馈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如果用微信或者QQ,老师有问题要私下说时,还要一个个加家长为好友,非常麻烦,一来一去跟家长在手机上交流也耽误老师的时间。”
反对声音 家长“被自愿”使用
“某某家长您好!明天班级将在16点召开家长会,请家长准时参加。” 这是家长张露文在“校讯通”收到的学校短信通知。类似这样的通知,以往每个星期都能收到多条,有的内容是通知参加活动的、有的内容则是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然而,随着QQ、微信等通信工具普及,“校讯通”的通知内容越来越少。
在张露文看来,“现在很方便,班级建有微信群,每天都能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发在群里。家长有问题也可以给老师留言。真心没有必要开通‘校讯通’的服务。”
也有家长认为,微信等通信工具是免费使用,而“校讯通”等手机付费业务大多是通过短信的形式通知,一个月也收不到几条,还要收取费用,性价比不高,已经不适应市场。“我看了一下,我家11月就收到4条信息,这样说来是2.5元一条短信,而且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不缴费,老师还会催。”网名为“阳光”的家长说,由于工作关系,自己和孩子的爸爸经常是谁有空谁照管孩子,所以为了两人都能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就交了两次“校讯通”的费用,“如果是微信群就方便了,爸爸妈妈都在一个班级群里,甚至爷爷奶奶也可以在群里,都能接到信息,有时候还可以互相提醒,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免费的。”
采访中,也有一些家长认为,通知家长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因为没有缴费,就让家长和学生错过信息。家长李先生说:“虽然‘互学通’是自愿开通,但是如果不开通或者没缴费,就接不到学校发来的通知。比如有一次学校用‘互学通’发送三点半课后社团选课的通知,我们班有的家长因为‘互学通’欠费没有收到信息,老师也没有在微信群里通知,结果家长就错过了选课的时间,导致孩子没能选课。”李先生认为,学校的通知信息每个家长和学生都有权利知道,用缴费来划定门槛,是不负责任的。“标榜的是‘自愿’,但其实是‘被自愿’,家长根本就是无奈接受。”
教师
各有利弊 希望功能再升级
对于家长的纠结和吐槽,大部分教师认为“校讯通”是有作用的。相比微信、QQ等通信平台,“校讯通”更具备官方化和权威性。
从事教育工作27年的五华区大观小学班主任、语文教师陈孟琼认为,微信、QQ和“校讯通”具有互补性。微信、QQ等通信平台功能相对完善,可以通过图片反馈学生的作业信息,如优秀作业展示、手工艺术品展示等;“校讯通”和“互学通”则主要负责来自学校、班主任的通知,从而让家长引起重视。
有的家长会说,通过微信和QQ也能发送相关通知等信息,“校讯通”的存在可有可无。但对于教师而言,微信等通信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需要花心思和精力去管理和维护的,教师恰恰没有太多精力来管理。
陈孟琼举例,有一次她在微信群里发送一条通知信息,在信息下还特别注明“不用回复”,但许多家长却不仔细阅读信息,仍然刷屏回复“收到”,导致后面一些家长没能注意到关键信息。“校讯通”就不用担心这一问题,是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同时,微信、QQ等无法照顾到全部家长,有些家长如果没有及时登录的话,老师就无法与其第一时间互动。
南站小学的张老师已经使用“互教通”近10年,对学生日常的学习安排与要求等,她都会通过校讯通与家长联系。张老师每到期中与期末测试之后都会将孩子的成绩与班级各分数段分布情况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她认为就目前来说,校讯通是最便于老师将学生在校情况告知家长的通信工具,是家校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是也有老师表达了使用校讯通时的“不顺手”,“只要有孩子带着卡到校门口附近,家长就会收到通知,孩子已经离开了学校,但孩子只是在校门口附近活动,这样会引起家长不必要的担心,也会给家校沟通带来麻烦。”高新一小王老师说。也有不少老师表示,学校的紧急通知或是考试成绩会通过校讯通发布,但是平时一般的信息还是习惯用微信群,“我们并没有用了一样就放弃另外一样,而是同时,或者是互为补充在使用,微信、QQ群和校讯通各有优点吧。”官渡区一位六年级班主任表示。
虽然一些老师都表示会继续支持使用校讯通,但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希望有更多功能。大观小学年级组长马丽认为,“校讯通”等服务应该完善更多的功能,让家校双方能够及时方便地传递信息,有效地解决家校之间沟通难的矛盾与问题,给学校、班主任与家长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沟通渠道,更好地为家长和学生服务。 取消,怕是不可能利益链太大了
那么大的蛋糕,取消了吃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