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份调查
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大陆地区新出生的婴儿数目为2000万,比2011年增加了400万,应付这些汹涌增加的嗷嗷待哺的小朋友,如果算上国产奶粉以及合资生产的奶粉,供需应该是均衡的。问题是,现在大家都不信任国产以及合资生产的奶粉,最近接二连三的乳品风波更是加剧了这种不信任。
那些不争气的乳制品企业
无论是倒掉的三鹿,还是频发问题却仍屹立不倒的国内两大奶业巨头,他们为谋取暴利,而在食品安全中动的各种手脚,都让内地消费者伤透了心,只能无奈地用脚投票,求助于海外市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想要恢复消费者信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研究员宋亮对南都记者表示,此轮香港更加严格的奶粉限购举措对国内的市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消费者会转向欧美市场,但这个事情,释放出很明显的信号,就是国内消费者对国内销售的奶粉,包括国产的、合资的与进口的,都不信任。
内地偏高的关税制度
就奶粉的特殊属性而言,它应该区别于汽车、奢侈品服装、化妆品等主要用于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物品。它的功能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不可或缺。从此次香港特区政府考虑将婴儿奶粉列入法定储备食品,就可以看出其产品的特殊性。而在去年底,我国才决定对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实行5%的关税,为目前税率的一半,其余奶粉仍然维持着高昂的关税。这就使得在“小儿难养”的今天,光是奶粉开销就将育儿费用推到畸高的水平,普通家庭一般难以招架。
在国内食品安全隐患重重的今天,大陆只有放开婴幼儿奶粉的关税限制,让其实行零关税或与香港地区近似的关税,满足国内嗷嗷待哺的婴幼儿的需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