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只想找个地方能安身…”午后,灼热的阳光洒向大地,年过七旬的赵尔政老人坐在平房前的藤椅上,无助地望向远方。在平房的周围,早已是一片断壁残垣,因为所住的西山区老鸦营村就要拆迁了,赵尔政即将面临无家可归的境遇。
艰难的生活
赵尔政无儿无女,独自在老鸦营里居住了近30年,前几年在村里摆摊修单车,后来年纪大了,只能靠捡拾些废品变卖维生。
赵尔政住在一间十平米大的平房里,一个斑驳的柜子、一张破洞的木板床和床上分不出原本色彩的旧被褥,就是老人全部家当。
因为所在的老鸦营村已经被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赵尔政所住平房周围的其他房屋已被推平,只剩下一地的砖石瓦砾。据赵尔政称,他现在这间平房的宅基地是村民李先生家的,30年前李先生划出这块十几平米的地,免费供他居住。这间平房,也是他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前几天,拆迁公司不慎将老人平房旁的厨房挖垮,赵尔政从此只得在露天生火烧饭。
坎坷人生路
赵尔政是弥勒人,1961年,20岁的他当了兵。4年的军旅生涯后,1965年赵尔政被分配到了一家模具厂工作,1966年,因为单位里有人写大字报、递“黑材料”,说他有“男女作风问题”,刚进入工厂一年多的赵尔政被下放劳改,这一去就是漫长的15年。直到1981年,经过向工厂和上级相关部门反映,赵尔政终于得以平反,并在曲靖的厂里重新落实了户口,但恢复工作的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
之后他便到了昆明老鸦营村落脚。由于没稳定的工作,也没有住房,赵尔政到现在仍是孑然一身。而老家的兄弟也都死光了,只剩下最小的他。赵尔政称,前些年他曾回过弥勒老家投奔一个侄儿子,但两口子对他很不待见。“嫌我是多出来的人,我在家他们就出去,我出去了他们才回来。”
哪里找住处
老鸦营村开始拆迁之后,宅基地的所有人李先生已和拆迁公司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让赵尔政赶紧搬走。“要是有去处,我又咋个会不想搬呢?”赵尔政无奈地说。
拆迁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他们并没有强行拆除老人建盖的平房,但因为土地所有人已经和他们签了协议,工期赶得紧,他们也只能按程序办。工作人员说,他们从12月26日起再给老人3天时间,到时间只能强制拆除。
随后,记者带着赵尔政老人来到老鸦营村居委会,社区党支部高书记了解情况后表示,村里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也很多,他们根本就顾不过来,要想找住处,只有去昆明市救助站。而对于救助站,赵尔政并不愿意去。“那里养得了我几天,养得了我一辈子么?”赵尔政表示,要是房子被拆了,他只能是搬铺盖睡在街头。
记者 冯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