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没有谁认识写这篇文字的人,想请作者帮个忙~
谢谢~谢谢~
每日一贫:真品还是假货?盒装CPU的江湖
类型:it007原创 作者:no173 时间:2007年6月4日
--------------------------------------------------------------------------------
编者按:每日一“贫”贫的是对错,贫的是是非,贫的是谣言和秘辛,贫的是不为人知的内幕,贫的是产品、新闻、八卦。不求文采激扬,不求字字珠玑,不求字数多寡。只希望在茶余饭后增添谈资。既然是内幕和秘辛,既然是是非和对错,有些名词可能会隐去。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吧。
如果你有想说的,没有关系,请Email我:yn_bear@beareyes.com
--------------------------------------------------------------------------------
几十年前的中国出现过打鸡血的事情,起源是有“专家”说鸡血跟天山雪莲和人形何首乌一样,能够打通任督二脉,增加一甲子的功力,于是就出现了排队到医院打鸡血的壮观场景,但是后来一夜之间就突然消失了,也没有人继续提起了。仿佛那种浩浩荡荡的鸡血大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经过了数次挫折(1,2)之后,我发现我的功力不够深厚,如何提升功力,成为我面临的首要难题,武功秘籍吧没有,深山拜师吧无人,听说打鸡血那么神奇,我偷笑:看我如周星星一样快速练成如来神掌。
日落西山红霞飞,我打鸡血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满天飞……打鸡血归来之后,事情出现了:网友Qoo前几天兴冲冲的跑去买了一颗酷睿的E4300,买回来之后细心的他发现CPU盒子上有这样的问题:
E4300的FSB怎么会变成了1066MHz了呢?这让Qoo几乎吐血,他觉得自己买到了假货。几经交涉之下,他得知这又不是假货。这是一个难倒人的问题。具体是什么原因呢。
当时这个盒子离我只有三公分的距离,我用了几十住香的时间来考虑:这是一个什么问题……(汗,写成台词了。我改!)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这个包装还真不简单,我想了又想,我猜了又猜,这个盒子还真奇怪,嗨!真奇怪,唻唻唻……(汗,写成歌词了。)
无奈之下,笔者咨询了相关的三大件批发商,该人士告诉笔者:这种CPU是香港拆盒子,到了深圳又包起来的,方便走私。标签是深圳的包再次包装的时候印错了。迫与关税的压力,很多盒包CPU都是二次包装的,但一定不是假的。大部分都可以打Intel的800电话验证真伪。
意思就是说这个CPU是真的,但是盒子是假的。这是一个难死人的问题:是假的又不是假的,是真的又不是真的。
作为电脑配件中最关键的一个配件,CPU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才会和硬盘和内存并称为“三大件”,但是其特殊性导致了它“是真非真,是假非假”的尴尬处境。Qoo买到的是非原装的E4300,但是CPU却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remark假货,而是真正的E4300。该人士告诉笔者,目前市场上所有流通的CPU只有30—40%是原装的,其他的都是非原装的。如此高的比列,反映出了CPU市场的异常混乱。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比例的非原装CPU呢?追朔根源是因为逃税的产品的利润相对高,并且和正规代理商的相比,更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为了规范市场,CPU厂商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停止向零售市场供应散装CPU了,但是盒装的封装技术并不难以仿造。所以“二次包装”的“盒装”CPU又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为什么面临这种情况会出现厂商、媒体、消费者的集体失语呢?笔者咨询了Intel相关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人员表示,其实Intel一直非常关注这个现象,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已经不是Intel可以掌控的了。这是需要国家的执法部门以及多方面的协助才能标本皆治。
要避免买到这些“二次包装”的CPU其实很简单,尽量从Intel的正规代理商购买,但是问题的关键出现了:正规代理商的价格比这些“二次盒装”的要贵。消费者为了省钱,很多时候就被动选择了“二次盒装”。
由此引发的问题其实很多,最恶劣的就是有些CPU的风扇已经不是原装风扇了《请关注本站报道“昆明市场上的假盒包扣肉 ”》,在使用条件不是极度恶劣的情况下,CPU坏了的几率并不大,但是假的盒装风扇却会成为CPU最有效的杀手。
这折射出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上游厂商说,如果没有消费者需求,那么就不会有这种“二次包装”的产品存在;而消费者说:如果所有的产品都是正品,谁去贪图小便宜?
该人士跟笔者感叹到:IT的悲哀!是否这么快就要给IT下这个论调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整个市场中类似的现象不只存在于CPU中。
我连香都没有点,就决定不把这个消息跟“资深人士”请教了,他肯定会跟我说“一入江湖岁月催”之类的废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