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喝彩还是拍砖:抗“英”数十载!回顾AMD艰“芯”之路(转贴4)

[复制链接]

喝彩还是拍砖:抗“英”数十载!回顾AMD艰“芯”之路(转贴4)

ladenp 发表于 2007-8-2 22:41:31 浏览:  1975 回复:  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核心看待K8四年发展(附K8各个阶段的产品和参数)   从2003年到2007年,K8整整走过了四年的道理,帮助AMD取得了性能之王的宝座,也狠狠地打击了Intel的Netburst架构产品。而在这四年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工艺的改进,K8的核心也不断演变,从核心的演变,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出K8的发展历程。
  Paris核心是早期闪龙所使用的,其采用90nm制造工艺,支持iSSE2指令集,一般为256K二级缓存,200MHz外频。Paris核心是32位CPU,来源于K8核心,具备内存控制单元。
  Palermo核心同样应用于闪龙系列CPU,使用Socket 754接口、90nm制造工艺,1.4V左右电压,200MHz外频,128K或者256K二级缓存。Palermo核心源于K8的Wincheste核心,新的E6步进版本已经支持64位。除了拥有与AMD高端处理器相同的内部架构,还具备了EVP、Cool‘n’Quiet;和HyperTransport等AMD独有的技术,而内存控制单元依然是Palermo所具备的。
  Sledgehammer核心则是应用于服务器类的产品,采用0.13微米工艺。Sledgehammer集成三条HyperTransprot总线,核心使用12级流水线,128K一级缓存、集成1M二级缓存,可以用于单路到8路CPU服务器。Sledgehammer集成内存控制器,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支持ECC校验。
  Clawhammer核心则应用于早期Athlon64处理器,其采用0.13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缓存为1MB,封装方式采用mPGA,采用Hyper Transport总线,内置1个128bit的内存控制器,基于Socket 754、Socket 940和Socket 939接口。而而后推出的Newcastle核心是Clawhammer核心的阉割版本,二级缓存降为512KB,其他性能都与Clawhammer核心相同。
  Winchester同样0.09微米制造工艺,配备200MHz外频,支持1G HyperTransprot总线,512K二级缓存,Wincheste集成双通道内存控制器,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由于使用新的工艺,Winchester的发热量比旧的Athlon小,性能也有所提升。
  Troy是AMD第一个使用90nm制造工艺的Opteron核心,其在Sledgehammer基础上增添了多项新技术而来的,拥有128K一级缓存和1MB (1,024 KB)二级缓存。同样使用200MHz外频,支持1GHyperTransprot总线,集成了内存控制器,支持双通道DDR400内存,并且可以支持ECC内存。此外,Troy核心还提供了对SSE-3的支持。
  Venice是在Wincheste核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同样基于X86-64架构、整合双通道内存控制器、512KB L2缓存、90nm制造工艺、200MHz外频,支持1GHyperTransprot总线。此外,Venice还采用了Dual Stress Liner (简称DSL)技术,可以将半导体晶体管的响应速度提高24%,这样是CPU有更大的频率空间,更容易超频;同时还提供了对SSE-3的支持,并进一步改良了内存控制器,一定程度上增加处理器的性能。此外Venice核心还使用了动态电压,不同的CPU可能会有不同的电压。而SanDiego则是Venice的高级版本,缓存容量由512KB提升到了1MB。
  Manilla核心主要用于AM2接口的闪龙上,基于90nm工艺,其是Orleans的简化版,缓存容量仅仅为主流CPU的四分之一,也就是128/256KB L2,同时并不支持安全及虚拟技术,但可以支持双通道DDR2的规格。
  Orelans主要应用于AM2接口的Athlon64上,同样基于90nm工艺,支持双通道DDR2-800内存和两个Directional 1GHz Hyper-Transport总线,并支持AMD Pacifica虚拟化技术和Presidio安全技术。Windsor则是应用于双核CPU上,规格和特性与Orelans相差不多。
  Brisbane则是新的65NM制程的X2系列的核心,拥有1.538亿个晶体管,其采用AM2接口,功率65W,采用mPGA封装,配备1000MMhz前端总线,200外频,一级缓存上64K数据缓存 64K指令缓存,二级缓存512K*2。支持最高双通道DDR2 800内存,支持虚拟化技术和AMD VT,支持多媒体指令集(MMX、3D NOW!、SSE、SSE2、SSE3 ),功耗和核心温度分别比上一代产品下降了10%和15%。
  编辑点评:虽然K8为AMD成功,但同时也为AMD带来一些制约,K8造成了AMD研发新架构的缓慢(注:面对P4 netburst,K8是优秀的架构,但Intel推出酷睿后,K8就有些老迈了)。为此我们特意专门用一整页文章来介绍K8的发展历史,希望这段历史总结能让大家知道K8究竟为AMD带来什么得与失。

K8完美谢幕,K10能否成功接力?
  K8的成功令AMD在四年当中出尽了风头,也拥有了与Intel叫板的资本,但是,从2006年Intel发布全新的Core架构Conroe开始,K8的地位开始变得岌岌可危,为了不让Intel专美,AMD将在2007年中推出全新K10架构产品,取代目前的K8。
传闻已久的AMD K10家族系列

  K10是AMD下一代CPU的架构,从目前AMD发布的信息来看,K10将引入共享三级缓存,同时每个核心拥有自己的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有点像K6时代的三级缓存。而K10的整合内存控制器(IMC)将有一些新特性,其将可以通过64-bit通道访问内存,使用ECC错误校验的话则是72-bit,这样可以令读取和写入数据同步进行,提高多核CPU在无序访问中的效率。而在CPU的超频性能方面,K10将采用分离式能耗设计IMC也可以根据各个处理器核心独立自定频率和电压,这将令到玩家在超频时可以忽略内存的频率。而在多核心CPU的通信设计方面,K10依然采用内部的交叉开关,全部在处理器之内完成,效率更高。
  此外,K10的功耗能耗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其采用了创新的P-States,通过关闭核心或者是降低频率来达到实时降低功耗。此外,HyperTransport 3.0总线、增强型PowerNow省电技术、AMD-V虚拟化技术、领先的性能每瓦特指标等,都是K10的卖点所在。今年上市的K10架构处理器将包括Agena FX、Agena、Kuma、Rana和Spica等产品,但是,面对于Conroe这个强大的对手,K10是否有能力与其竞争,这也是很多玩家所关注的问题。
  编辑点评:K10迟迟未上市是AMD最令失望的地方,但不少消费者也非常期待这款产品,毕竟K10是AMD全新设计的产品,它极有可能成为重塑“K8”的辉........

总结:荡气回肠十年之路
  从1997年到2007年,刚刚好十年的光景。在这十年中,AMD从初出茅芦到雄据一方,一路走来,简直可以用荡气回肠来形容。
AMD,您能否笑到最后?

  从K6-2的成功开始,AMD经历了K6-3的短暂失败,却又收获了Barton的巨大成功,而进入K8时代以来,又凭借K8优秀的架构将Intel的Netburst逼入绝路。当然,在光环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AMD的无奈,即使在产品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其市场占有份额依然不与与Intel望其项背。即使在2006年中,市场份额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利润却又大大减少。
AMD一路走来的CPU产品

  在与Intel的战争中,AMD就像是一个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斗士,虽然英勇,却苦于无法得到太多的支持。Intel凭借自己的优势一手遮天,即使很多时候产品性价比不如AMD,却依然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去年Intel发布Conroe之外,AMD却受困于K8L的一再跳票,在无奈之下,只能用降价来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虽然表面看起来AMD在零售市场风光无限,不过实际上降价却给AMD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编辑点评:中国人常以十年为限,十年之前,AMD凭借K6起家,与Intel正式分道扬镳,P-Rating开始被AMD应用,而十年之后,AMD再一次站在了历史决择的关口,P-Rating将被弃用,K10即将发布,而面对沉重的财务危机,面对刚刚整合的ATI,AMD能否涅槃重生,这不仅仅是AMD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众多消费者和玩家所关注的问题。
  其实,我们要多谢AMD,因为它坚持不懈的竞争,有效推动了处理器的高速发展,同时给用户带来了很多经典的高性价比产品。最后,我们衷心希望AMD能抗“英”成功,重新开创属于自己的年代.......



做事,做人,做产品都是一个道理.坚持走自己的路固然精神可嘉,但不能固执!消费者才是上帝,实用才是"硬道理".INTEL的地位无庸质疑,但不代表不会被打败,AMD也是斗士...只有他俩不停的斗下去,我们才有好产品用不是吗?:lol
cdq75325 发表于 2007-8-2 23:08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看看毒龙 速龙  巴顿的封装
真要人命啊
快是快了
可也快坏了
要是早采用k8 的封装
恐怕intel要更头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冠李戴 发表于 2007-8-2 23:31 显示全部楼层
:lol  严重支持AM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