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喝彩还是拍砖:抗“英”数十载!回顾AMD艰“芯”之路(转贴1)

[复制链接]

喝彩还是拍砖:抗“英”数十载!回顾AMD艰“芯”之路(转贴1)

ladenp 发表于 2007-8-2 21:44:45 浏览:  2053 回复:  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 IT168      作者:Terry  2007-05-25   

【IT168 评论】在历史回顾AMD风雨数十载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则AMD CPU方面的新闻,近日AMD正式宣布新一代AM2 处理器,它将放弃采用Athlon品牌,改由"Phenom"代替,以表示产品进入全新世代。此外,AMD亦向主板厂商确认,放弃64Bit P-Rating作为产品型号,xxxx 正式成为历史。
  AMD将会于下半年推出全新K10微架构桌面处理器Stars家族,包括支持4x4平台的Phenom FX、四核心Phenom X4、双核心Phenom X2。而新产品将会取消以P-Rating作为产品型号的做法,而且对手已导入支持64Bit,64一字亦会被拿走,并采用两个英文字配搭四位数字的命名法,例如Athlon 64 BE-2300及Sempron LE-1300,而Phenom的命名法则与此类同。
  一则简单的新闻,宣告了AMD一个时代的结束。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家可能早已经习惯了AMD CPU的XXXX 的P-Rating命名。P-Rating,即性能指标,随着CPU技术的发展,其性能已经不仅仅以频率为指标了,如SSE,MMX,3DNow!等技术对CPU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AMD从K7时代开始引入P-Rating来命名CPU,其系数并不是实际频率,而是与其性能接近的频率数量。以Athlon64 3200 为例,其主频为2.0GHz,但是性能就等同于3.2GHz。
  虽然P-Rating命名在一定时期适应了AMD的需要,但是,从双核CPU开始,双核心等产品的型号已经令到P-Rating的数值概念变得模糊,而即将发布的四核心CPU,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加上在Intel的Core架构下,P-Rating命名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意义。因此,AMD决定从K10开始,放弃P-Rating命名。
这个不是AMD远去的背影,是AMD吹响抗“英”号角的开始
  仔细回顾一下,从AMD开始采用P-Rating命名开始,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光景。而开始采用P-Rating,也正是AMD与Intel分道扬镳,开创新局面的开始,在P-Rating寿终正寝之际,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P-Rating伴随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编辑点评:以下的历史回顾,记载了AMD的风风雨雨,里面有成功,有失败,有得亦有失。在与英特尔抗争的数十年里面,AMD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虽然它现在正面临不利的局面,但这不代表AMD就此倒下。就在AMD即将推出全新K10家族之际,我们特意推出AMD历史回顾系列,希望这个系列能让更加多读者了解AMD,认识AMD......
  小调查:AMD陪伴了我们这么多年,它在很多玩家心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虽然它正面临不利的局面,但我们相信AMD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假若您是AMD的支持,请您在文章下方评论栏里面输入“AMD”。这个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MD在中国玩家心里面的真正位置,希望大家能踊跃参加。

  最具历史意义的K6-2处理器
  之所以说K6-2处理器最具历史意义,是因为其真正为AMD吹响了向Intel挑战的号角。1997年4月6日,AMD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基于Socket 7架构的K6处理器。其时Intel正把重心放在了新的Slot 1架构上,K6可以说是乘虚而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紧接着,AMD在K6的基础上,再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K6-2处理器,以极高的性价比,狠狠在打击了Intel寄予厚望的奔腾2处理器。
从K6-2开始,DIY开始熟悉AMD
  从K6-2本身的情况来看,虽然有亮点但实际上也没太多创新的地方。K6-2采用0.25mm五层金属工艺,集成930万个晶体管,虽然是基于被Intel所摒弃的Socket 7架构,但是性能却毫不示弱。另外,K6-2还拥有与Intel的SSE技术相当的3DNOW!技术,由于Intel的CPU的浮点性能非常高,是当时AMD所不能达到的,而3D NOW!的产生则弥补了这一缺陷,令产品的游戏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迎合了市场的需要。
  而在缓存方面,K6-2内部集成了64K高速一级缓存,是Pentium II的两倍,而二级缓存则依靠主板提供。在与奔腾2的对比中,K6-2的整体性能不弱,特别是其性价比非常高,令到赛扬系列无处容身,也令价格昂贵的奔腾2暗然失色。自此,消费者将AMD与性价比这两个词联系在了一起。
  吃K6-2老本,K6-3、K6-2 续写辉煌
  K6-2的出现,令Intel在中低端DIY市场上吃了不少亏,但是,K6-2并非完美无缺。K6-2本身没有ON-DIE的L2缓存,其缓存是外建在主板上的,所以其L2只能跑在一个固定的频率100MHZ下,这就为K6-2的性能提高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当他的主频从350提高到450时,性能仅仅提高了10%。这个缺点令其在与新赛扬竞争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为此,AMD继续推出了衍生产品K6-3、K6-2 。
开创了3D NOW指令集风潮
  1999年末,AMD发布了K6-3处理器,作为K6-2的衍生产品,K6-3的命运并不如K6-2来得如此顺利,K6-3代号是Sharptooth,中文译名为“利齿”,AMD推出K6-3,是希望其可以与新赛扬竞争。在规格方面,K6-3集成256KB的二级缓存,比新赛扬的128KB多了一倍,而K6-3还廷用K6-2的主板,因此,其配备了史无前例的三级缓存。虽然K6-3的性能大大提升,但是其价格却没有太大的优势。
  在K6-3之后,AMD还发布了一款K6-2 ,K6-2 是AMD应对CeleronII而推出的过渡性产品,将二级缓存封装在CPU内部,但是没有Ondie整合。K6-2 其实也是一款短命的产品,不过其在移动领域就还具有一定的价值。
  编辑点评:在K6的年代,AMD已经显露出一定实力,虽然在那个时候,Intel的奔腾系列已深入民心,但在平民里面,AMD已经等同于性价比......

性能王者,Athlon处理器革奔腾3的命
  虽然K6-2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仅仅是凭借良好的性价比取得了中低端市场的优势地位,在性能方面,还不足与Intel相提并论。而1999年8月发布的K7处理器彻底改变了AMD落后的形象,AMD不再是廉价处理器的代名词,其首次在整数和浮点性能上超越了了intel的 PentiumIII 处理器。K7的推出,可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胜利,其性能非常强悍,拥有高带宽的技术优势,加上高达200Mhz的系统总线频率带宽,超过了当时100MHz外频Pentium III的两倍。
SlotA接口的第一代K7
  99年推出的K7微处理器正式命名为Athlon,K7有两种规格的产品:第一种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使用K7 Pluto核心,工作电压为1.6V(其缓存以主频速度的一半运行);第二种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使用K75 Orion核心;工作电压有1.7V和1.8V两种。这两款产品内部都集成了2130万个晶体管,外频均为200MHz。
  而二级缓存方面,Athlon包含128KB的L1 Cache,512KB~1MB L2 Cache的片外缓存,拥有三个并行的x86指令译码器,可以动态推测时序,乱序执行,另外,K7拥有一个强劲的浮点处理单元,在3DNOW!指令的帮助下会有更进一步的3D和多媒体处理能力,这个先进的FPU使K7拥有超越其他x86微处理器2倍的性能!
  K7的诞生,第一次令到AMD拥有与Intel平起平坐的资本,一扫之前K6浮点性能弱的阴影,令AMD第一次掌握了主动。
  编辑点评:如果说K6系列是AMD小试牛刀,那么Athlon系列就是AMD亮剑出鞘,这一系列的出现令到当时的Intel也不得不临时调整产品来应付。

高屋建瓴,Thunderbird和Duron齐飞
  Athlon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00年,AMD挟Athlon之势,发布了新款的Thunderbird(雷鸟)、Duron(毒龙)微处理器,向英特尔Coppermine(铜矿)核心的微处理器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杀向了主流消费市场。
采用Socket462针脚的Athlon为AMD开创了新局面

  Thunderbird是AMD面向高端的Athlon系列延续产品,采用0.18微米的制造工艺。Thunderbird共有Slot A和Socket A两种不同的架构,其集成3700万个晶体管,核心面积达到120平方毫米。Thunderbird内置128KB的一级缓存和256KB的二级缓存,其二级缓存与CPU主频速度同步运行;工作电压为1.70V~1.75V,相应的功耗也比老的Athlon要小。另外,Thunderbird微处理器支持200MHz系统总线频率,提供巨大的带宽,且支持Alpha EV6总线协议,具有多重并行x86指令解码器。
  Thunderbird核心一共有两个系列的产品,分别为Athlon "B"与Athlon "C",即100和133MHz外频两种版本。雷鸟是当时非常经典的一款CPU,除了性价比高之外,基最大的卖点就是超频潜力非常恐怖,令不少玩家非常痴迷,不过过高的发热量也令不少人难以忍受。
  Duron(毒龙)是AMD首款基于Athlon核心改进的低端微处理器,核心面积是100平方毫米,内部集成的晶体管数量为2500万个,比K7核心的Athlon多300万个。在浮点性能上,Duron具有三个全流水乱序执行单元,一个用于加/减运算,一个用于复合指令还有一个是浮点存储单元。其他规格方面,Duron外频为200MHz,内置128KB的一级缓存和64KB的全速二级缓存,工作电压为1.5V,功耗要较Thunderbird小一些。
Duron是AMD专门针对主流市场的产品

  AMD前后发布了Spitfire(烈火)、Morgan、Applebred 3种核心的Duron处理器,并于2004年停产。Duron(毒龙)是AMD面向低端市场的利器,更令Intel感觉难受。Duron(毒龙)凭借先进的CPU设计构架和优良的血统,在性能上完全超过了Celeron II,特别是Duron芯片内的L2 Cache较小,芯片面积(die size)只有100mm,其功耗以及发热量也相对较低。而最令用户对毒龙难以忘怀的,自然还是其极为强大的超频能力,Duron 600通过铅笔破解倍频之后至少能够超频到800MHz,不少极品甚至达到1GHz,这是很多DIYER所乐此不彼的。
  Duron(毒龙)对于AMD的意义在于将K7的架构优势成功地转换成为市场优势,其良好的性价比对Intel的低端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至此,AMD成为了消费者心中性价比的代名词。
  编辑点评:Athlon的先进架构为AMD带来性能的优势,而SocketA接口更是为AMD带来市场的普及。虽然当时的AMD CPU在发热量方面不太令人满意,但凭借着出色的性能和惊人的性价比,K7一下子成为Intel奔腾3(铜矿)的心腹大患......





 

[ 本帖最后由 ladenp 于 2007-8-2 21:47 编辑 ]
张冠李戴 发表于 2007-8-2 23:17 显示全部楼层
:lol 严重支持AM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秋枫1997 发表于 2007-8-4 21:46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AMD,就是心烦它风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茄菲猫 发表于 2007-8-5 02:02 显示全部楼层
哎!怎么说尼!不知道!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IT007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