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今年4月底,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人类精子库共有116人捐献精子,但仅有17人合格。而中国性学会的负责人透露,他们在当月抽查了110多名男性的精液,结果显示,约七成被检测者的精子异常,难以生育。(5月8日《健康时报》)
报道称,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的精子数为1亿个左右时,才能让女性正常受孕。目前我国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数量的下限已经降到了2000万个,已触及到了底线。“2000万就是底线,再低就很难受孕了。”
这是一个难以让人接受的现实,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作为繁衍后代的一个重要“载体”,“小蝌蚪”不行了,的确是个大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男人们“殚精竭虑”了呢?报道认为,“不少不育的男性,除了原发性不育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继发性不育,是后天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生理学告诉我们,精子是非常“娇气”的,遇到辐射、高温、疲劳、喝酒、抽烟等,它就会畸型、变异,甚至一死了之,让男人的骄傲荡然无存。
回到现实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科技办公设备、通信产品、家电用品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方便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同时,伴随而来的电脑辐射,移动电话辐射,广播电台辐射,家用电器电磁辐射也渐渐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成为男人精子的慢性杀手,导致男人精子质量下降。
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时尚的生活消费习惯风行开来。高温桑拿,酒吧疯狂,这是高贵消费、高贵享受的象征,但那“娇气”的精子就是经不住那样的折腾,不知不觉中成为牺牲品。平时不良嗜好,比如喝酒、抽烟也危害着男人们的精子。酒精对肝脏和睾丸都有直接的影响,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会出现睾丸萎缩,导致精液质量下降。烟草中产生的尼古丁和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会引起睾丸萎缩和精子形态改变。甚至一些食物也危害着男人们的精子。海鲜中含有过多的对生殖有害的化学物质汞,过多食用海鲜会令血液中的汞含量增高,最后导致男性不育。
环境污染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只顾追求GDP的上升,“三废”问题严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时刻危害着人们身体健康,男人的精子也难以承受。
这些都是男人精子的“慢性”杀手和“天然”杀手,如果超过精子的承受能力,那么就会导致精子质量下降,直至不育。可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而有些是可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作出郑重的抉择,为了人类繁衍工程,建议男人们自省,社会也要多呼吁,有关专家更要忙活,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男人的“小蝌蚪”。
|